推荐配资股票 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饱经生死劫难,始作俑者沈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

推荐配资股票 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饱经生死劫难,始作俑者沈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

北宋时期,社会稳定,政治开明,人们思想极为活跃,科技进步突飞猛进,被后人普遍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代。

那时,政治、经济、文学、艺术等各领域牛人辈出,群星灿烂,虽历经千年,各领域的巨星们仍然熠熠生辉,照耀着北宋时代历史的天空。

在这些群星里,苏轼、沈括推荐配资股票分别代表着文学艺术、科学技术等两个不同的领域,一位是大文学家,一位是大科学家。

但,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的同时,都活跃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。只不过,只不过沈括比苏轼大5岁。

沈括,浙江钱塘人,出生官宦家庭,不仅是官二代,也是官三代。沈括自幼聪颖好学,少年时便读尽家中藏书。由于他的父亲在各处做官,经常迁涉,因此青年时期的沈括不仅饱读诗书,而见多识广。

当时著名的政治家、改革家——宰相王安石,与沈括的父亲有着浓厚的友谊。沈括21岁时,他的父亲去世,王安石专门写了墓志铭,高度称赞沈括父亲的人品官德。

为父亲守孝期满,24岁的沈括便赴任沭阳县的主薄,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仕途人生。后来,他又先后任东海、宁国、宛丘三县县令,政绩卓著。特别是在兴修水利、科学使用农田方面,很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,做出了突出的成绩,受到上级和民众的一致称赞。

正干得风生水起的沈括,在33岁那年,他考中了进士。考中了进士的沈括,犹如增添了一对隐形的翅膀,从此他在官场和科技领域如同开挂一般,高歌猛进。

中了进士的沈括,先后奉命研究天文历法、郊祭典礼沿革以及宋辽历史,均有显著成绩。

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革新,沈括大力支持王安石推行的新法。在王安石变法期间,沈括担任了财政、兵器生产、水利工程以及外交谈判等方面的重要官职。这时,他已经成为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助手,在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他 的才干。

沈括42岁时,负责观测天象,推算历法。上任后,他大力进行改革创新,罢免一些庸官,不拘一格推举使用人才。为研究历法,沈括亲自上阵,亲自观测星位,绘制图纸,改良天文观测器,还亲自撰写了许多篇学术论文,为我国天文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他根据研究提出的“十二气历”,既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,又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,与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公元历几乎相同,在分月上更加合理科学。

后来,王安石又派沈括负责汴河水利建设,担任“专提举”。沈括亲自深入研究当地河流和土壤,走访民众,听取他们的意见。经过沈括励精图治,科学治理,终于把汴河广大水域的盐碱田改造成适合庄稼生长的万亩良田,同时又解决了河道淤堵问题,既有利于农业发展,有利于交通运输,可谓一举两得。

熙宁七年,沈括又被派往北方巡视边防,兼判军器监。自此,他潜心研读兵书,研究兵法兵器,编写了多部军事著作。为改良兵器,他深入民间冶锻作坊,创新新工艺,仅一年多时间,精良兵器就增加了几十倍。他还用木屑、熔蜡等材料制作成立体地形图,后又进一步改进制成木地图,在精度上也有很大的突破。

熙宁八年,沈括出使辽国,交涉划定边界有关事宜。出使途中多次遇阻,他便写了“遗奏”,向皇帝表示了为国捐躯的决心。在与辽国多次谈判中,沈括据理力争,毫不让步,面对辽国刀斧恐吓,面不改色,从容应对,最终不辱使命,胜利归来。

后来,沈括又被朝廷派往陕西,担任边防重任,对付西夏天劲敌。在反击西夏侵扰的战争中,亲临战场一线,先后收复了诸多失地。由于军功卓著,52岁的沈括由龙图阁待制晋升为龙图阁直学士。

至此,应该说沈括已成国之栋梁,光耀朝野,达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。但是,此后的沈括人生却因不久后的乌台诗案,发生了重大转折,并且因此跌落命运低谷,他的政治生涯从此戛然而止。

熙宁六年,沈括以被宋神宗派至浙江视察工作,宋神宗特别交待他,到杭州后要慰问并关照一下在此担任通判的苏轼。因为苏轼是政治上的保守派,与司马光站在一起,极力阻止王安石实行的新法。于两年前就被贬到杭州担任通判了。

由于苏轼这时已是文坛新星,宋神宗和他的祖母曹太后都是苏轼的忠实粉丝。虽然苏轼被贬外地,宋神宗还心心念念关心他,因此,他就特别让沈括去了杭州后要关照一下苏轼。

苏轼热情接待了到了杭州的沈括,沈括起初也很友善地与他谈论过往交情,并抄写了苏轼一些诗词新作,表示回京后好好学习欣赏。

沈括回京后,不知何故,他却从政治角度来看待苏轼的诗词,发现了许多嘲讽新政的诗句,并严肃地向宋神宗予以举报。由于宋神宗当时没有当回事,就不了了之了。

元丰二年,苏轼调任湖州,给皇帝写了《湖州谢上表》一文。监察御史何正臣便从此文中找出了几句话,肆意曲解,小题大作,给苏轼扣上了“愚弄朝廷,妄白尊大”的罪名。另一位监察御史舒亶也不甘心袖手旁观,从中发现了更严重的“问题”,便上奏弹劾苏轼。国子博士李宜、御史中丞李定等也趁机在皇帝面前历数苏轼的各种罪行,并建议皇帝治苏轼死罪。

宋神宗并无杀苏轼之意,只是把他拘捕了,还吩咐在押送苏轼的时候,要给予关照,不要为难他。

最终苏轼被关进御史台监狱。御史台周围遍植柏树,许多乌鸦在柏树上面栖息筑巢,所以御史台又被叫作“乌台”。苏轼在乌台被关押了4个多月,受到他牵连的亲朋好友达39人之多。这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字狱——乌台诗案。

苏轼入狱后,被反复提审,生死不定。那些迫切想加害他的官员,极尽歪曲诬陷之能事,到处搜寻苏轼的罪证,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。

谁知,这时新法已经废除,又有诸多正直的大臣上书力保,甚至已被罢去宰相职务的王安石,也上书皇帝力保苏轼,还有曹太后也出面加以干预。

面对这种情状,宋神宗最后颁发轼圣谕,只对苏轼从轻发落,把他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。其他涉案官员也只是受到轻微的处罚,没有一个人被治重罪。

其实,苏轼最终有惊无险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宋神宗有一颗开明和爱才之心。

闹腾了100多天的乌台诗案终于尘埃落定,苏轼虚惊一场也终于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。但是,沈括却自此落下了千古骂名。虽然他不是乌台诗案的主谋,但他毕竟是始作俑者。

当时,身居高位、功绩卓著的沈括为什么要跟苏轼过不去呢?历史上有许多说法,但无论哪一种说法,沈括这种小人的做法都是不应该的。后来那些千方百计要陷害苏轼的人,主要来自王安石的革新派阵营。

而王安石作为革新派领袖,虽然与苏轼在政见上存在严重分歧,在苏轼蒙怨受难的生死关头,却能够挺身而出,上书皇帝力保苏轼,这种行为,充分彰显了王安古作为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和高尚人品。

乌台诗案,充分反应了沈括人品问题。其实,沈括的人品问题在之前也有暴露。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时,他作为变法革新的积极参与者,却落井下石,上书明确表示反对革新变法,王安石复任宰相后,就痛斥过沈括是势利小人。这样,沈括在新旧两派中就落了个两边都不讨好的下场。

由于乌台诗案,沈括的名声一落千丈,并且臭名远扬,同时这也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。元丰五年,西夏举兵侵犯北宋边陲,永乐城陷落。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沈括,但由于朝廷上两派官员谁也不替他说话,最终沈括被解除官职,贬为均州团练副使,被安置到随州赋闲。从此他一蹶不振,很不光彩地退出了北宋的政治舞台。

沈括,被后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。他在地理学、物理学、数学、化学、医学、天文学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,同时,他还是水利专家、兵器专家、军事家。他写下的科学经典《梦溪笔谈》,被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为“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”。尽管他在多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但由于他在人品上存在瑕疵,仍然受到了人们不待见,在历史的评价上也大打了折扣。

宋神宗王安石沈括乌台苏轼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

Powered by 专业炒股配资门户_在线炒股配资_在线股票配资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